发布时间:2025-06-16 浏览次数: 39736
学部介绍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作为我国最早系统培养香料香精化妆品技术人才的教育点,整合了上海香料研究所(原国家轻工部直属国内唯一从事香料香精科学研究机构)资源,由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国际化妆品学院和东方美谷研究院3个学院组成。现有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系、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和生物工程系4个系,4个本科专业,其中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为教育部目录外专业;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列入“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列入“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专业”。学部现有以香料香精为特色优势研究方向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型博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生物化工”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是培养香料香精化妆品专业方向的国内唯一硕士点。
学部现有教职工120名,其中15名具有正高职称,25名具有副高职称,74名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及硕士生导师45人,建立了一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部现有学生1608人,其中本科生1341名,硕士研究生467名,博士研究生7名。现有我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和企业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0%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我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产业化技术50%以上来自学部,为我国香料香精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中国调香师的摇篮”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的美誉。
学部与国际知名高校如法国国际香料香精化妆品高等技术学院(ISIPCA)、美国克莱门森大学(Clemson)、美国罗杰斯大学(Rutgers)、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法国工业生物技术学院(EBI)等大学开展并建立了广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定期派遣学生前往ISIPCA开展国际交流。此外,学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10余个联合研究实验室,如“法国乐尔福香精联合研究实验室”、“法国Alpha-MOS风味指纹分析联合实验室”、“美国TA物性测试联合实验室”等,为学生有效搭建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专业介绍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专业代码:081704T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教育部目录外本科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轻工类 |
|
|
专业详解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由我校的“轻化工程(香料香精工艺)”发展而来,是教育部在2017年初批准设立的目录外本科专业,是国内唯一系统培养香料香精技术人才的教育点和科研基地。
本专业面向全国香料香精行业的发展和需求,服务于香料香精、化妆品、食品和生物医药等美丽健康产业,已成为我国顶级香精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基地”,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世界香料香精行业排名前5的法国国际香料香精化妆品高等技术学院、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及瑞士芬美意、奇华顿和国际香料香精等国际高校及知名企业广泛开展国际交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天然香原料学、合成香料工艺学、萜类化学、香料分离与分析、气味分子化学与感官分析、香气分析、日用香料化学、食用香料化学、日用香气仿真学、食用香气仿真学、日用香精工艺学、食用香精工艺学、烟草工艺与调香、香料香精法律法规、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英语、食品工艺概论、化妆品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香原料提取、香料单离或合成、调香师助理、原料或加香产品品质控制、香料销售、市场营销(推广)等。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百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宝股份即华宝香精股份有限公司、铭康香料(上海)有限公司、德之馨(中国)有限公司、国际香精香料公司、奇华顿和芬美意等国内外知名香料香精企业。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专业代码:081705T
专业特色: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目录外本科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轻工类
专业详解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在2017年底批准设立的目录外本科专业,是国内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2019年成立全国首个国际化妆品学院,该专业2021年专业被评为“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2022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5年被上海市教委遴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批改革试点专业,聚焦前沿技术与企业需求。已连续举办6届“华灼杯”全国高校化妆品产品设计与创新大赛,助力学生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跨越。学院与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莱博药妆化妆品有限公司、嘉法狮(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等有深入合作,建立了多家联合实验室,搭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专业就业率连续5年超98%,行业口碑卓越。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化妆品学与工程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能够运用最新理论、技术及工程工具,解决化妆品产品开发技术链中相关技术难题,具有良好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妆品行业与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如化妆品原料应用、化妆品产品开发、化妆品功效评价、化妆品市场法规、化妆品原料及产品检测分析等行业相关岗位,也可从事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导论、胶体与界面化学、皮肤生理学、化妆品毒理学、化妆品原料学、化妆品工艺学1、化妆品工艺学2、化妆品分析与检测、化妆品微生物学、化妆品功效评价、化妆品流变学、化妆品工厂及智能制造系统等核心课程。化妆品原料应用实训、化妆品工艺学综合实训1-2、化妆品功效评价综合实验、化妆品产品设计与中试实验、化妆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初级工厂实习、中级工厂实习、高级工厂实习等实践课程。同时,设置了人才差异化培养的选修模块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化妆品公司、日化公司、生物公司、第三方测试公司等相关行业岗位从事配方研发、质量检测、市场推广等工作。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养生堂(上海)化妆品研发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莱博药妆化妆品有限公司、珐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百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2701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论证和美国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
|
专业详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为 1956 年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食品加工专业,作为上海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积累了深厚底蕴,并于 2002 年起招收本科生。专业积极推进双证融通、产教融合等教学改革,立足现代 “大食品”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致力于培养能运用前沿理论、技术及工程工具攻克食品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难题,具备创新与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和强实践能力,可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监管部门胜任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一线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机械与智能装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食品及相关行业与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经营管理、检验检疫等方面工作。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乐芙香料有限公司、上海冠生园天厨调味品有限公司、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顶发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
生物工程
专业代码:0830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生物工程类 |
|
|
专业详解
生物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生物类专业教指委的专业规范办学,课程设置全面合理并独具特色,是学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师资力量雄厚。设置有基因工程、微生物与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细胞工程、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与设备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同时共享香化学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教学和研究平台,为本科生实践教学以及教师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专业与药明康德、睿智化学、冠生园、三得利等多个知名企业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欢迎。
主要课程
化工原理、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厂设计、酶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反应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制图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技术支持、药企(化妆品企业)品质控制市场营销(推广)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药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昌医用塑胶有限公司、上海柏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晶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