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介绍
智能技术学部于 2024 年 7 月10 日正式成立 。学部是在原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和轨道交通学院的基础上,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任务融合成立,助力学校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学部现有教职工316人,其中专任教师226人,研究生导师超过120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上海优秀技术带头人1人,上海市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东方英才1人,浦江人才、晨光计划、白玉兰人才、扬帆计划等省部级青年人才20 余人次;现有本科生4700余人 。
学部设有本科专业11个 ,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铁道工程。其中,上海市一流专业5个,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3个,省部级及以上一流课程10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35门等。
学部现有研究生1011人,硕士学位点6个 。其中学术硕士点3个,分别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分别是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各类学科平台18个,其中省部级平台6个,主要有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市级产业学院)、“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物理气相沉积(PVD)超硬涂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工艺和设备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轨道交通运行与安全实验示范中心、精密轴承研发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近年来获各类科研奖项近2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9项,承担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39项,年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 。近三年(2022-2024年)本科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7.34%,研究生总体去向落实率高达99.12%,居于学校前列。毕业生主要从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机械、机械自动化仪表、交通运输、集成电路、智能控制、新能源及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岗位工作。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1
专业特色:上海市“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侧重于大数据技术方向、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类:计算机类
专业详解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理论、主要知识与主要技能,能扎实掌握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技术,并且具有深造学习更深度和广度的学术知识的能力,具备系统编程设计、实现大数据处理建模以及算法设计与安全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行业和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工作,同时还能满足大数据系统开发设计、安全运维、安全管理等岗位的需要,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专业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核心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强化大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智能化应用,成为行业急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专业依托智能技术学部资源,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及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部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参与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教研项目,并提供丰富的竞赛、创新与创业等支持。
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与前沿性,涵盖以下模块:
基础核心课程: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
编程基础:C++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JAVA程序与应用开发
系统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
专业核心课程:
算法与开发: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软件工程
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决策、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
特色课程:
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智能数据治理、大模型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安全技术课程、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实训
就业/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发挥专长:
大数据领域: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算法设计师
软件开发:JAVA开发工程师、C++工程师、Python全栈开发
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信息系统架构师、数据安全工程师
科研与深造:攻读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方向的硕士学位。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腾云摘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人工智能
专业代码:080717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计算机类
专业详解
人工智能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在上海院校首批设立的人工智能专业之一。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能力,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及运维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紧紧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和上海人工智能“四个高地”建设要求,构建“产教协同,强基础,重实践”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对接上海现代产业集群,由学校牵头、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技术智能(AI4T)协同创新研究院,借助AI推动学科交叉创新。隶属的智能技术学部拥有上海市首个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以AI4T协同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战略平台,下设有智能系统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轨交智能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智能检测与机电控制技术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人工智能专业在AI+交叉学科领域人才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
主要课程
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Python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JAVA及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导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机器视觉及应用、深度学习及应用、大模型原理与微调技术、大模型部署技术、大模型知识库构建技术、大模型Agent应用技术、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感知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云平台技术及应用。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应用等。就业去向为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企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软件工程
专业代码:080902
专业特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计算机类
专业详解
专业培养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IT与AI行业进步、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应用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与持续发展意识强,具备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能力,能借助先进AI工具提升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质量和效率,解决AI赋能的软件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胜任AI及其它应用驱动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维、项目管理、工程技术型研究等岗位。
专业下设软件理论与技术、系统开发,与云计算与网络,共3个教研室。现有24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5人。
主要课程
1.核心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算法设计与应用、微服务与云原生、移动应用开发。
2.主要专业实验:Python游戏编程实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例分析实训、Java企业级项目实训、软件工程综合实训、机器学习实训、软件测试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开发、运营维护、项目管理等就业方向。
典型就业单位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安徽薇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专业代码:080710T
专业特色:学科交叉、国家战略需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电子信息类
专业详解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是为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而新开设的跨学科专业。研究内容涉及到集成电路工艺及材料、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集成电路应用等理论和技术,以及现代通讯、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外延技术。作为交叉学科、前沿学科、高技术密集型学科,本专业具有丰富的专业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产业层面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C)、计算机接口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工程电磁场等课程。
就业方向
专业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研究单位、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电路应用公司,从事程序设计、仿真、验证、测试,驱动开发、现场测试等工作,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管理,调试、装配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也可进一步到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晶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代码:080213T
专业特色:产教融合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机械工程类
专业详解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智能装备与产线应用为职业导向,致力于培养掌握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从事智能装备和产线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精准对接:一是契合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上海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二是回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三是与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岗位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养,为生产制造类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有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课程
所构建的人工智能基础、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三个课程群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其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智能传感器与控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智能生产线设计及仿真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设计、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项目设计、智能产线运维实践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对接智能装备和产线应用职业岗位,其职业功能分为智能制造共性技术运用和智能装备与产线应用。
典型就业单位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601
专业特色: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电气类
专业详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电力电子、电气传动、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智能电网与电能变换、轨交供电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在电力系统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产品研发与应用、项目管理与施工、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电气工程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聚焦绿色电网与新能源特色,强调强电与弱电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办学特点,培养适应现代化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与同类高校相同专业相比,本专业特别注重产教融合,实行“3+1”模式,与西门子、柘中电气、广电电气、申通地铁等一批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本专业于2009年开办工程教育改革实验班,2010年入选教育部CDIO试点,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入选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7年“‘带着想法来,获得成果走’—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教学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电气类专业‘三课堂融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PLC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设备、运动控制、伺服控制系统、电气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电磁场。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发电厂、电网、设计院、工程公司、装备制造、交通、检测与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安装调试、试验分析、信息处理、项目管理与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工作岗位是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师、研发工程师、仪控工程师、项目经理、调度员等。
典型就业单位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0603
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电子信息类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详解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结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行业和嵌入式行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立。以满足推动大数据、互联网、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发展需求为改革方向,立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轨道通号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为特色的复合型专业。本专业专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软硬件工具,能胜任面向轨道通号行业和嵌入式系统领域的设计、开发、测试、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岗位,具备强烈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铁路信号基础、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EDA技术。
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交叉学科,专业口径宽,就业方向广,选择余地大,个人成长空间广阔,可在电子信息类或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中信息系统的设计、生产、测试、经营管理等工作。主要去向为轨道交通行业、集成电路公司、航天院所、汽车企业、医疗器械公司、物联网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行业等。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代码:080206
专业特色: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机械类
专业详解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由机械、化学、电、能源、信息、材料工程等多个大类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过程装备与控制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在医药、化工、食品、能源、动力、环保、轻工、制冷空调等多行业独立从事过程装备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本专业特点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工程特色显著等。毕业生知识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强。
2011年专业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5月,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有效期为6年(有条件)。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硕士生导师13名,90%教师具有工程实践背景。主要致力于设备与控制的结合、压力管道的缺陷评定、不锈钢的焊接、无损检测、先进过程装备技术以及流体测控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近三年,专业教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93篇学术论文,SCI论文占比80%,科研经费逾1010万。专业教师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启明星扬帆计划、2项上海市晨光计划、2项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
为保持专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近三年,骨干教授获评上海工匠,成立“上海市侯怀书无损检测工匠创新工作室“;多位教授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上海振动工程学会英才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位教师获得校“厚德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汇得教书育人奖、最美科技工作者、“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三等奖、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改成果展示三等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
为拓宽学生工程技术实践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教研室不断拓展加深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等多种方式与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贤达美尔森过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隆机器厂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木能源装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厂、上海伟尔泵业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有较好的设施,稳定的指导队伍,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训练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无论是专业性项目,还是日常感兴趣的项目,只要有新意、有研究价值,学部都配备相应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近三年有26支学生队伍获国家级、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奖,其中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9项、“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8项、上海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9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10项,市级5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参与率100%。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过程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过程装备综合实验、流体设备强度分析及控制等。
就业方向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6%、100%、100%,专业对口率高达92%,获得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能源、动力、环保、轻工、食品、医药、制冷空调、过程装备控制及其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运行和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
机器人工程
专业代码:080803T
专业特色:新工科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自动化类
专业详解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符合上海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本专业结合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将感知、决策和执行驱动相结合,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
本专业成立于2020年。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1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18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与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的特色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聘请多位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校企合作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目标是培养出服务于智能机器人产业及工程领域的设计与开发、集成、运维、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课程包括机械类课程、电气类课程、人工智能类课程、机器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五大模块。核心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技术基础(A)、机器人学导论、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实训、机器人工程认知实践、工程项目案例分析、机器人技术工程实践一、二、三、机器人机电系统设计实训、 机械设计实训、机器人工作站课程设计、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仿真、生产实践等。
实验条件
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我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实训条件。依托课程体系自主规划设计并于2022年建设完成“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实践中心”,包括8套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站,2套工业机器人结构认知站、3套结构机器人、20套移动机器人,保证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有效开展。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真实的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场景,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方向
机器人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单位、智能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测试、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工作。最近几年毕业生考研率为20%-25%,出国深造为5%-10%,就业去向有大型国企、选调生、航天院所、汽车行业相关企业、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机器人本体企业、智能机器人研发相关企业、检测仪表相关企业及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根据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我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月收入等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较高。
典型就业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晶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202
专业特色: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机械类
专业详解
本专业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一体化发展需求,聚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核心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强,从事机电装备、数字化生产、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2000年开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2003年获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1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上海市专业选优评估优秀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获教育部-西门子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6年获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专业试点建设项目,2019年获上海市一流专业,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自评。
专业具有以下特色优势:
1.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在数字化制造、机电系统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历年来培养的学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获得肯定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建立了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出国深造等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3.教学和科研上强化工程实践应用,在多个行业重点企业,如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上海伟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康茂胜自动控制有限公司等建有实习实践基地。建有上海市工程中心和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主编教材多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获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测试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制造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践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与自动控制、项目管理、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岗位。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
铁道工程
专业代码:081007T
专业特色: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交通类
专业详解
铁道工程专业是学校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研究与实践主要依托专业,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强国和“一带一路”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较强终身学习能力,掌握铁道工程专业领域扎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等新兴智能技术交叉融合能力,能够在铁道交通工程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检测监测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铁路站场及枢纽、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BIM结构原理与应用、工程结构检测、轨道工程维护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维修和检测监测等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5年左右预期达到技术骨干水平的工程师、部门管理人员、项目主管等工程技术人才。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上海铁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
专业代码:080202
专业特色: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类:机械类
专业详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其中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合作的班级是获教育部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数控技术方向为专业特色,结合机电测控,聚焦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该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已为现代制造业培养了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部分课程由美国中密歇根大学教师英语授课,支持2+2(两年国内、两年国外)和4+0(四年国内)培养模式,合作两校互认学生在对方学校获得的学分。本专业的奖学金覆盖面广,并与多家行业龙头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有上海市工程中心和两个校企合作实验室。毕业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强,就业选择范围广,深受企业欢迎。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英)、参数化设计与建模(英)、理论力学(英)、机械原理(英)、材料力学、机械设计(英)、机械制造基础(英)、控制工程基础(英)、测试技术(英)、数控技术(英)、微机原理(英)、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英)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检测与自动控制、项目管理、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岗位。
典型就业
单位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开利空调冷冻研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
专业代码:080601
专业特色:中外合作办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 业 类:电气类
专业详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专业体现国际视野的培养,研究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设计、开发与调试、维护等相关知识与技术,涉及计算机控制、电气控制、单片机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国际技术交流等多领域,进行自动化工程项目分析、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掌握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实施、单片机应用、PLC应用、控制软件组态、控制网络与工控安全等技能。
本专业主要以工业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
主要课程
电路(英)、模拟电路(英)、数字电路(英)、微机原理(英)、过程控制工程(英)、自动控制原理(英)、计算机控制系统(英)、系统建模与仿真(英)、电机与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C(英)、Senior Design I&II等课程。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建造或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成为就业单位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
典型就业单位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上海港口能源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